買入點和賣出點(二) 2012-11-24

繼續上周未完成的檢討,關注的仍然是買入點和賣出點。投資組合上半年表現是不錯的,在Q3卻急轉直下,想了一段時間,終於得到答案,就是在美國零售股由強轉弱時,沒有沽出。美國面對財政懸崖,Q3、Q4零售店業績轉弱,其實,在Q3時很多美國零售股股價走弱已反映。組合中的BBBY在六月跛腳,然後是DLTR、ROST、MNST一隻一隻地走弱,筆者竟然沒有得出這個顯然易見的結論,重倉美國零售的組合表現當然很差。只怪筆者太沈醉於美國零售股過去幾年的強勢,因此掉以輕心。日後,有必要把買入和賣出的時機量化,要將操作機械化、公式化,不能單憑感覺。

除了上周總結了一些關於William O’neil的投資重點,以下是一些補充:

  • 賣出點比買入點更更更重要,若錯失賣出時機,付出的代價可以很大
  • 總結過去幾年,發現每次大輸,都是因為沒有在股價強轉弱時沽出或止蝕,或在股價急跌時買入,結果讓盈利被蠶蝕,甚至由贏變輸
  • 賣出點的重點如上周所說,例如50MA、8%止蝕、拋物線急升、熊市等等……但最被筆者忽略的和容易中招是,股價由穩定上升轉為橫行(從高位回落1X%,會以為是正常回調,然後你可能會增持),然後突然插多1X%(過去幾年收入穩定增長,如今收入增速放緩),轉為熊走勢。如果在第一輪跌勢沒沽出,第二輪急跌基本上是走不及,已輸兩、三成。本年大輸的基本都是這類,這些都是Value Trap。這些股幾年來穩定性很高,盈利兩三成增長,而且沒有出現明顯的拋物線急升,因此對她們的警覺性會降低,這樣很容易中招。唯一避開的方法是觀察股價的pattern,股價由穩定上升轉為橫行,並曾經出現過大成交大波動,即派貨,便要提高警覺,並硬性50MA沽出
  • 在每次買入和每周都要記下目標沽出價,例如止蝕位和50MA等,若在這周觸及目標沽出價,就要機械式的沽出
  • 每日Check股價是需要的,每一隻股票都絕對有權在幾日內突然崩盤,這時要做的就是不問價沽出
  • 要監察強弱版塊的轉動,例如看股價創新高的股票,並納入Watchlist內,一周要做一次
  • 大市回調後,最先創新高的股票就是強股,可不問價買入,不必等Cup with handle的pattern(這個買入準則還有待驗證)
  • 沒有FA的股票基本不買,筆者要求的是25%收入和盈利增長,或Turnaround股這些都是一些買入點和賣出點的心得,日後還要在實戰中慢慢實行和驗證。至於大市方面,氣氛已明顯轉好,順勢已為就行,不要留戀弱股。筆者基本已放棄港股,不是不看好,是工作時間不配合。而每周市場和組合表現,筆者決定不發佈了,原因是發覺作用不大,甚至令筆者分了心。

現持有美國房地產復蘇、電子支付和能源相關的美股,YTD回報仍是負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