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結:疫情成為新常態

7月份仍然是股市表現很好的一個月,雖然雲端公司稍作調整,只是「僅僅」跑贏指數,但市場整體表現仍然超牛,7月S&P 500和NASDAQ指數分別漲5.5%和6.8%,NASDAQ站穩10,000點以上。每個月上漲幾個百分點看似不多,但以年化回報率計算,每個月上漲6.8%,等於1年暴升1.2倍,這是接近泡沫的上升速度。

7月份五大科技巨頭(Apple、Microsoft、Amazon、Alphabet和Facebook)公布極佳業績,證明他們完全不受疫情影響,甚至反而有利。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,經濟危機反而造就科技巨頭越來越壟斷,這對中小企業越來越不公平,極不健康。作為一個投資者,只要擁有資金,就能輕易乘搭贏錢的順風車,從事實體經濟生意的中小企業卻在現實生活中苦苦掙扎。

各國急於重啟經濟,一如她們預期,疫情再度爆發,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波爆發,疫情將會成為新常態,伴隨我們一段很長時間。全球確診人數達到1700萬,死亡人數超過68萬,美國日均確診人數創出5至7萬的新高,重災區巴西和印度確診人數持續在高水平(>5萬),疫情的陰霾揮之不去。

可是,我們仍然要如常生活,只是形式有所改變,我們更多時間待在家,工作、娛樂、吃飯、買東西等很多時都在家進行,「Remote」成為這次經濟改革的最大得益者,催生出新的贏家。Shopify就是最佳例子,在最新公布的業績中,Shopify收入倍增,晉身100B市值的大型企業。Zoom受惠於遙距工作,由寂寂無名搖身一變成為知名品牌,成為視訊會議的預設選擇。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科技公司,在這次疫情中脫穎而出。困境是開展新項目的最好時機,很多公司也在2008年金融危險誕生,這次也不例外。

講到暴升的股票,當然還有Tesla。我很喜歡Tesla的產品,如果有機會也會買Tesla的產品,Elon Musk確實擁有顛覆性創新能力,但我和很多其他投資者不同,一開始就非常懷疑Tesla是不是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。和其他人談論到Tesla,我經常戲謔稱Tesla為信念股,投資Tesla的人並不是看這家公司生意有多好,而是基於對某種看法的信念,而股價的上升就是證明他們這種信念沒錯。電動車賣得多好,卻不賺大錢,但Elon Musk的Fans會認為,Tesla在未知的將來會創造出某種顛覆性的產品,Tesla不只是一家電動車公司。問題是,Tesla能否成為另一家Amazon,即使電商很多年都不賺錢,卻創造出一件顛覆性的產品 – AWS,我不否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,但市場上有很多其他選擇,我不用一定要投資Tesla才取得高回報。正如Spotify一樣,我看不清她的商業模式,即使它怎麼上漲,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買。基於信念的投資,某程度上是由於股價上漲而令自己的情緒變得亢奮,因亢奮而令股價漲得更快,當股價下跌,這種信念自然會突然消失。

到了7月,投資組合仍然急速上漲,創出歷史新高,但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,上半年市場的表現之好是自我投資以來沒見過的,不要期望下半年能複製這樣好的表現。當YTD回報高得難以想像,例如達到3位數字,再看YTD回報會麻木,因此,我打算把下半年作為新的周期去計算,由零開始。下半年的策略,以保持利潤為主,目標是下半年的回報盡量保持正數,以免上半年的回報付諸流水。

個人方面,我的寫作漸漸減少,由日更7天,變為日更5天,再變為月更(?),但這不代表懶惰,而是刻意放慢。之前寫了很多高效工作、個人成長等的文章,要寫的基本寫得差不多了,文章亦有很好的分類,方便自己重溫這些概念,目的總算達成了。總結這些個人成長(self-help)的概念,我得出了3個字,就是「 less but better」(最近也拜讀了The Essentialism和斷捨離的書),我的事業和日常生活也希望潮著這方向發展。我想把精力集中在最值得的事上,因此,減少寫作,刪除FB專頁(如要寫,我只會在這裡寫),放棄手頭上舊的軟件項目,盡量斬斷這個地方的連結。我重新開展了新的軟件項目,並希望加強英文能力(寫作和說話)。我知道香港的政治氣候很差,疫情很差,但我們要調整心態,專心做好自己的事。不要只懂刷新聞或評論,這對我們毫無幫助,甚至有害。破局很多時在混亂中誕生,當別人還在糾結在波動的情緒,倒不如砍掉沒用的東西,靜靜地、專注地建設。